“五磨教学法”是语文名师刘发建和他的团队首创的一种教学方法。他深耕语文教学30多年,深知一线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需求。那么,什么是五磨教学法?它在理解、积累、运用语言上,会有哪些作用与价值?怎样在教学中实施?简单概括——
(资料图)
一磨:通过静静地听读,磨磨耳朵,在感受语言中激发阅读兴趣。
二磨:通过放声朗读,磨磨嘴巴,在体验语言中梳理文脉。
三磨:通过有思考的品读,磨磨大脑,在品析语言中揣摩语言风格。
四磨:通过工工整整的抄写,磨磨心境,在内化语言中积累语言。
五磨:通过迁移式仿写,磨磨笔头,在运用语言中打通读写之间的通道。
可见,五磨教学法就是“五步教学法”,它的诞生经历了从无意识试做,到有意识探索,再到在一个个“名家经典阅读周”不断完善的实践过程,最终产生“聚合效应”,蹚出了一条语文教学的基本路子。这是一套语文教学的好方法,简简单单地教,轻轻松松地学,不耍花招不作秀,扎扎实实求发展。五磨教学法紧紧抓住语文应该做的事——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,大道至简,实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成功转型。
五磨教学法延续了我国千百年来语文教育传统的根脉。如孔子的“思、问、习读书法”——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”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乐乎”。如“读作结合法”——“劳于读书,逸于作文”“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作诗也会吟”,以及蒲松龄的“五要读书法”——一要天天读,二要夜夜读,三要老年读,四要抄书读,五要分类读。一位国外学者称赞“中国人誊抄书籍,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传统”。的确,读一遍和抄一遍是大不一样的,读一遍胜过看十遍,抄一遍胜过读十遍,写一篇胜过抄十遍。五磨教学法引来了传统语文教育的源头活水,浇灌今天的语文教学百花园。
阅读和写作能力绝不是听老师分析讲解“听”会的,一定是自己读、自己写“练”会的,这是朴素的真理。五磨教学法将语文教学由“教师中心”转到“学生中心”,由“重教”转到“重学”。实践证明,刘发建团队的实践探索与课改方向、路径高度一致。20年前,我在一次全国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曾呼吁:“要和烦琐内容分析的语文教学说再见”。20年后,刘发建团队交出了“怎样再见”的答卷。
一项民间自发的教改实验,很快像一粒种子播撒到全国各地,靠的是实验效果。参加实验的学生,无论来自城市还是乡村,很快就爱上了文学阅读,并乐于表达。相当多的小学生心中有了自己的文学偶像,摘录、批注、赏析乐此不疲,仿写、创写有模有样。“《山海经》阅读周”中仿画、仿写,迸发创造火花;“《史记》阅读周”后,90%以上学生爱上了古典名著。而受益更大的是参加实验的教师。用3/4课时跟着教科书教语文,用1/4课时“跟着名家学语文”,收到增加课内阅读量、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可喜效果。而且五磨教学法一改以往读归读、写归写、读写训练“两张皮”的弊端,走向自自然然地读、自自然然地写、读写融合、读写贯穿的语文教学新境界。
(作者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、原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)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