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个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走进拓展区乡镇
城市副中心耕地复耕面积全市第一
台湖潞西路与周坡路交叉路口东南侧,原轰趴拓展团建基地和烧烤垂钓园摇身一变绿波荡漾的玉米地,与北侧百亩良田相连成片。“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,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,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……”昨天,第33个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在台湖镇举行,主办方市规自委通州分局向村民们发放了宣传手册。复耕见成效,粮田还复来,去年以来,城市副中心圆满完成19.28万亩耕地保护空间划定工作,复耕面积10.71万亩,位列全市第一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台湖镇“铁腕”举措还千亩良田
不同往年,今年的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在1个主会场和11个分会场同时举行,市规自委通州分局组织各个科室下沉乡镇,主会场定在了台湖镇。
台湖镇域范围加上经开区协同发展区域共完成了1000多亩复耕复垦任务。“这个数在全区看不算多,但都是剩下的‘硬骨头’。”台湖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初庆宝说。
耕地底线不容触碰。去年以来,台湖镇以“长牙齿”的硬措施,整治了潞西路与周坡路交叉路口东南侧近80亩违建,腾退外郎营村14户乱占耕地建房,“铁腕”制止耕地“非农化”“非粮化”,在复耕的土地上再现小麦、水稻和玉米。
在守住底线的基础上谋发展,台湖镇在整理出来的耕地上做起了农文旅“文章”,探索乡村振兴的“致富经”。“稻小蟹艺术农场”就是成功转型的案例,如今,这里已经成为副中心新晋宝藏打卡地。金秋时节,稻田丰收开镰,游人如织,一边体验农忙乐趣,一边乘坐复古红色小火车,叫上三五好友,感受稻田捉蟹的乐趣,好不热闹。
初庆宝说,台湖镇按照“生态台湖 演艺小镇”的规划定位,利用政策契机发展特色产业,“出门见绿,起步闻香”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,小镇人气稳步提升。这也是宣传活动主会场选在台湖的题中之意。
台湖镇区位优势和发展优势明显,它被东六环路、京津高速、京哈高速、通马快速路包围,东侧为凉水河,北邻萧太后河,西邻通惠干渠,南边还有两个自制渠,坐拥台湖公园,水、林、田都很丰富,交通四通八达,处于衔接通州和朝阳的关键区位。
作为一个过渡区,台湖镇地势平缓具有可耕种条件,同时,演艺小镇发展契机带来集中建设区的经济发展动力,建设区与非建筑空间要交融规划。“台湖镇是保护耕地、高效集约利用耕地的示范典型,可以作为‘副中心经验’全区推广。”市规自委通州分局副局长黄超说。
在市民心中种下保护耕地的种子
在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现场,村民拿着宣传单仔细阅读:“所谓耕地‘非粮化’是指小麦、水稻、玉米这三大主粮以外的种植。也就是说土地在确保这几大主粮的种植面积后,才能种植棉花、大豆、花生或其他杂粮和经济作物,不可以用来种树、挖塘、建厂房、建养殖设施等。”村民王大妈恍然大悟:“以前都不知道这么细!”现场不少像王大妈这样的村民在宣传活动中获得知识,在心中种下了保护耕地的种子。
近年来,我国农业结构不断优化,区域布局区域合理,粮食生产连年丰收,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。与此同时,部分地区也出现了耕地“非粮化”倾向,一些地方把农业结构调整简单理解为压减粮食生产,一些经营主体违规在永久基本农田上种树挖塘,一些工商资本大规模流转耕地改种非粮作物。“我们规自部门作为‘顶层设计’单位,要采取有力举措防止耕地‘非粮化’,宣传就是其中一项举措。要动员百姓力量,提高百姓意识,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生命线。”市规自委通州分局党组书记、常务副局长郭宝峰说。
抓好耕地保护也是守住农业、农村,守住农民好日子的基础。去年,北京市按照国家要求划定了“三条红线”,第一条就是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,将全市1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和16万亩基本农田储备区全部落图落地,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不可逾越的红线。
通过推动复耕复垦,本市耕地的规模去年首次实现历史性回升,也达到了北京市城市总规的目标要求。数据显示,副中心去年完成了复耕面积10.71万亩,位列全市第一。
“顶层设计”引领落实“稳耕保粮”目标
城市副中心拓展区各乡镇花大力气,通过“拆五还一”一系列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,促进了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。去年,市规自委通州分局打破先发展再保护的固定思维,在全国率先编制非建设空间管控规划,引领“山水林田湖草”统筹规划、有序和持续发展,突出耕地资源保护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非建设空间用地系统治理,形成6.5万余个图斑的工作底图,协调数量、空间、质量、生态、配套、产业各要素,以规划引领落实“稳耕保粮”目标。
“我们南部四镇粮食长势都非常好,成果也很显著。同时也有一些不足,还在不断地补短板。”黄超说,有些地块过于零碎,根据非建设空间规划将来要连方成片,不断向千亩级、万亩级的高标准农田集聚,通过林田置换,实现有序发展、可持续发展。
关键词: